WFU

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關於恐怖谷效應的二三事



請看上圖,若右圖感覺到詭譎感,代表我們感受到「恐怖谷效應」。


先講結論



恐佈谷理論目前並不完全是一個實證確定的理論,但是作以一個認知體系的假設存在,但是現在電影、動畫以及遊戲中已經被廣泛應用,甚至有專書闡述(The Uncanny Valley in Games and Animation)。

此外,圖片只是為了舉例,美女與野獸是部好電影,除了主演者 Emma Watson 是我非常喜歡的演出者(孩子,你知道 3/8 是什麼日子嗎? :裡頭有他的演講),另外真人版電影背後也有一個感人的片段(歡迎參閱:我們可以不要歧視


什麼是恐怖谷效應呢?



我們認知架構中,對於非人類的物體,例如平面的圖案,當他有一點人類特徵的時候會覺得很可愛,例如:美女與野獸的卡通版,就算是野獸也有點親近感。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非常具有人類特徵的物體時,會覺得很熟悉,例如:




然而當我們將平面的物體,增加皮膚的質感,臉孔比例開始像人接近,甚至加上例如斑點等人類特徵,然後變成娃娃時,會變成這樣子






這時候我們會產生一種恐怖感,這種詭異的不舒服感,就叫做恐怖谷效應。我們可以看下圖,同樣是玩具,美女與野獸中,鮮少具人類外觀特徵的怪獸王子,就比較不容易產生恐怖感。

    



恐怖谷理論簡介



所謂恐佈谷理論 ( The uncanny valley;不気味の谷現象) :簡單說是人類關於非人類物體(包含機器人等)認知的假設。

1970年代,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Masahiro Mori)假設:。機器人動作與外表有類似人類的地方,人類會對此開始產生正面的情感,但是隨著與人類類似的程度越來越高,直到某個特定程度時,人類會開始對這非人類物體產生反感的反應,直到與人類極度類似,情感才會變回正面,接近人類與人類的情感交互作用(如下圖)




之所以使用「恐怖谷」這個詞,用來描述人類對於這些某種程度上與人類相似的非人類與機器人的排斥反應。而「谷」這個字,表示在相似度接近100%前,好感度會突然下降到反感,再回升到好感的那段谷狀區域。

心理學家認為產生排斥嫌惡反應的原因有很多:如「非人類特徵」的動作在非常擬人的實體會有詭譎的不協調感;或是恐怖谷區間的非人類或機器人看起來類似假體、屍體、或殭屍;也可能是人類演化過程下意識排斥過往因為遺傳疾病產生的外表畸形所導致的認知。

其實「恐怖谷」這個詞由來已久,在1906年就被 Ernst Jentsch在論文「恐怖谷心理學」中提出,而這其觀點被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1919的論文「恐怖谷」闡述,因而著名。其實1919年正值一次事件大戰後,戰後有許多臉部傷殘的人,不知道是否因為如此,才令前述的兩位心理學家萌生恐怖谷的假說。

補充:當時一戰後,許多人也為了面部修復付出許多努力,例如Anna coleman ladd,就為了這些士兵做了勇者的假面(相關圖片可看:Anna coleman ladd mask,影片可看:Anna Coleman Ladd's Studio for Portrait Masks in Paris,配戴這種面具的電影角色在近日即將播映的電影:神力女超人出現(預告片在此




這個現象可以以這樣子的想法來解釋:
若實體「很不擬人」此時他的類人類特徵就會凸顯並讓人產生移情作用
若實體「非常擬人」此時他的非人類特徵就會凸顯並讓人產生古怪感受

此外,因為屍體、或是一些生理疾病的患者,與這些非常擬人但有非人類特徵的實體有許多視覺上類似的地方,會使得人類觀察者產生驚慌與情緒改變。而且這種反應在機器人的情況會比在屍體更糟糕,因為人類可以理解對屍體嫌惡的原因,但無法理解為什麼會對機器人或模型等這些非人類的物體產生嫌惡,甚至可能進一步引發其他負面情緒。


相關研究



當然許多科學家,如美國機器人研究者 David Hanson、或是人機互動研究者 Sara Klesier對這理論質疑。但也有相關的研究證實這個假設,例如普林斯頓大學的Asif Ghazanfar 在2009年時,用猴子進行實驗,從猴子看「不真、仿真、真實」三種不同仿真程度的猴子影像,發現仿真圖像觀看時間最短,也有類似恐怖谷效應的結果(論文連結







而後同一個研究團隊用人類臉孔、恐怖臉孔、仿真臉孔給6、8、10、12個月大的嬰兒觀看時也發現,隨著年紀的增加,對於恐怖臉孔的注視時間會越來越少,而對於人類臉孔的注視時間會線性增加,兩者呈現反向趨勢,因此認為,人類這部份的認知功能,會隨著對臉孔辨識能力的發展而產生。(論文連結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的 Ayse Saygin 團隊用 fMRI 研究人類觀看機器人(robot)、仿真機器人(Android)、與真人(Human),發現當中會有不同的大腦皮質反應被激發,特別是仿真機器人動作的時候大腦被激活的皮質層特別大,或許是因為外觀符合人類行為,但動作類似機器人,會對人類產生違合感的感覺認知,進一步刺激更多大腦皮質來反應。(論文在此





醫學領域



在美容醫學領域,許多人希望藉由醫學相關技術,讓自己變得更美,但是過往許多人貪小便宜,在非醫療的單位找密醫來處置,不當的處置,也因此會產生詭譎的後果,給人類似恐怖谷效應的效果。

在台灣,訓練有術的醫師,除了需要對皮膚、肌肉、骨骼、神經等相關解剖構造的熟悉,對於美學比例架構甚至是不同人種差異的細部處理也都非常優秀,醫師也會針對病人的狀態,提供適當的治療方式(例如 MD codes 、雙心打法等),醫師與醫師之間有時細節有些不同,但都是對極致完美的追求,臨床上其實離所謂的恐怖谷區很遙遠。

一般人建議如果想要做相關治療讓自己更好,所需要做的就是,找尋信任的醫療單位,在諮詢治療過程充分溝通,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後記



這個概念其實知道很久了,只是帶小孩去迪士尼專賣店時,剛好真人版的美女與野獸即將上映,當時想說如果小孩喜歡,可以買相關的玩具,但在此時發現小孩會對仿真娃娃有恐懼感,所以才想說整理一篇文章。




也期許大家在推出玩具時可以多想想


我想這也是許多小朋友認為:湯瑪士小火車很可怕的原因吧!




迪士尼明明很會設計玩具的阿